1936年第十一届奥运会足球国内选拔赛
![]() |
这是一个版权页面,由xud 创作,并收集数据。如需引用该页面文字、图片、数据,请与原作者联系授权。 |
第十一届奥运会(时译为:世界运动会,简称:世运会)足球国内选拔赛,由中华全国体育协进会主办,原计划于1936年1月底在上海市举行,由华北、华东、华南三区参加。但1935年12月体协代表容启兆赴港与香港华协主席颜成坤、足球部主任黄家骏、国足队长李惠堂等商讨后,了解到由于工作关系,省港两地球员无法在明年春节期间前往上海参加全国选拔。容启兆返沪向体协总干事沈嗣良汇报后,沈嗣良决定取消全国预选赛,改以过往表现选人。由于华北区足球预选赛是和篮球联办,且已于12月6日晚召开的华北体育联合会第三次常委会会议上决议启动筹备工作,故仍继续进行。
华北区预选赛
平津选拔
1935年12月30日,下午15时,天津市教育局召开本市参加奥运会华北区足篮球预选赛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议定于1936年1月5日下午13时,在河北省体育场进行足球选拔。
1936年1月4日,中午12时,奥运会天津市足篮球选拔报名截至。足球共有17人参选:李清玉、赵启春、刘世藩、张德明、赵洪德、孙雅庭、姜璐、孙思敬、孙福来、王宝书、陈而德、孙永泉、田种玉、梁铭宗、刘宝恩、张亦诚、金阿督。
1936年1月5日,下午13时30分,奥运会天津市足篮球选拔赛在河北省体育场举行。分组比赛至15时结束,随即召开选拔会议,敲定天津参加华北区足球预选赛的14人名单:
- 守门员:王宝书、陈而德
- 后卫:李清玉、金阿督、刘世藩
- 中场:梁铭宗、孙思敬、张亦诚、孙雅庭
- 前锋:张德明、孙永泉、赵启春、孙福来、姜璐
- 候补:赵洪德、刘宝恩、田种玉
1936年1月8日,下午14时,北平五大学体育联合会在西长安街忠信堂饭庄召开临时紧急会议,华北体育联合会在北平的三位常委马约翰、袁志仁、董守义出席,马约翰主持。会上决议,定于11日下午14时在辅仁大学举行足球公开选拔,选出参加奥运会华北区预选赛的北平市代表队。
1936年1月11日,下午14时,奥运会北平市足球选拔在辅仁大学足球场举行。是日狂风呼啸,但到场围观者甚众。反而是报名37人因天气影响只到了25人,其中在第四届远东运动会上连夺五项和十项全能冠军,现年已是42岁高龄的朱恩德的出现轰动全场。分队比赛到15时45分结束,选拔委员们随即开会敲定14人名单:
- 守门员:杨春英(辅仁大学)
- 后卫:张学尧(东北大学)、郭才伟(辅仁大学)
- 中场:李凤楼(辅友)、谭福桢(东北大学)、徐斐民(无所属)
- 前锋:钟勇宜、徐护民、吴祖芬、李宏忠、潘春生(以上辅仁大学)、杨海鸥、赵璞(以上北平师范大学)、阎承宽(潞河中学)
华北预选赛
|
第一轮 1936年1月18日 | 天津 | 1 - 3 | 北平 | 城市: 中国,天津市 |
14:30 | 孙福来![]() |
半场比分 0 - 0 | 李宏忠![]() 李宏忠 ![]() 徐护民 ![]() |
球场: 河北省体育场 主裁判: 王子华 | |||
|
|
|
第二轮 1936年1月19日 | 天津 | 1 - 1 | 北平 | 城市: 中国,天津市 |
各队名单
冠军:北平队
主教练:安原生
球员名单:
|
|
亚军:天津队
主教练:侯洛荀
球员名单:
|
|
|
国足最终选拔
1936年1月19日,晚上18时,足球选拔委员马约翰、宋君复和天津队主教练侯洛荀假国民饭店开会(另一位选拔委员阮志珍缺席)。经过长达一小时的讨论,敲定了一份15+5的大名单供体协作最后遴选。榜上有名的除了出席过第九届远东运的中场名将孙思敬外,还有后来共和国的第一任国足主教练李凤楼。
- 守门员:杨春英(北平)
- 后卫:张学尧、郭才伟(以上北平)、李清玉(天津)
- 中场:李凤楼、谭福桢、徐斐民(以上北平)、孙思敬(天津)
- 前锋:吴祖芬、阎承宽、李宏忠(以上北平)、姜璐、孙福来、孙永泉、赵启春(以上天津)
候补:
- 守门员:王宝书(天津)
- 后卫:金阿督(天津)
- 中场:梁铭宗(天津)
- 前锋:钟勇宜、徐护民(以上北平)
1936年2月2日,清晨,随参加沪港埠际赛的香港联队回港的李惠堂,在九龙仓码头向到场迎接的香港记者透露,体协决定由容启兆出任国足领队,30人国足候选名单也已出炉:
- 守门员:包家平、黄纪良(以上香港南华)、张荣才(上海优游)
- 后卫:李天生、谭江柏(以上香港南华)、麦绍汉(香港中华)、李甯(上海东华)、蔡文礼(新加坡中华)
- 中场:梁荣照、黄美顺、李国威、梁彦赞(以上香港南华)、徐亚辉(香港中华)、陈镇和(上海优游)、梁树棠(上海东华)、谭福桢(天津北宁)、梁礼安、林志泉(以上新加坡中华)
- 前锋:曹桂成、冯景祥、李惠堂、叶北华、郑季良、卓石金、杨水益(以上香港南华)、孙锦顺、贾幼良(以上上海东华)、张显源(荷属东印度群岛中华)、李玉信(荷属东印度群岛群力)、谢庆福(新加坡中华)
1936年4月2日,上午9时,华东和华北的七名候选国脚在体协代表周家骐率领下乘麦金兰总统号离沪赴港参加国足选拔。
1936年4月4日,下午17时,华东华北诸将抵达香江。他们被编入三支华人球队(其时南华分成南华南和南华华两队注册)参加香港甲组联赛。海外球员只有蔡文礼、张显源到港参选,同样编入华队作赛,由容启兆、周家骐和颜成坤组成的遴选小组将观察各人的临场表现并予以评分。
1936年4月14日,中午,经过近10天比赛的观察分析后,遴选小组开会商讨,确定由颜成坤担任国足主教练,足球部主任黄家骏任球队管理,并公布了22人的最终名单:
- 守门员:包家平、黄纪良
- 后卫:李天生、谭江柏、麦绍汉、蔡文礼
- 中场:梁荣照、黄美顺、李国威、徐亚辉、陈镇和、梁树棠
- 前锋:曹桂成、冯景祥、李惠堂(队长)、叶北华、郑季良、卓石金、杨水益、孙锦顺、贾幼良、张显源
参考文献
1.《申报》1935年11月28日,12月2、6、9、17、18日,1936年1月14、29日,2月29日,3月27日、4月2、3日
2.《大公报》(天津版)1935年12月7、12、14、19、22、24-27、29-31日,1936年1月5、6、9-12、16、18-20日
3.《益世报》(天津版)1936年1月19、20日
4.《香港华字日报》1936年2月3日、4月5、10日
5.《香港工商日报》1936年2月3日、4月10、11、15日
6.《大公报》(上海版)1936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