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省港杯足球赛
![]() |
这是一个未完成页面,还需要继续按本站需求重新调整更新。 |
![]() |
这是一个版权页面,由无情云吞面 创作,并收集数据。如需引用该页面文字、图片、数据,请与原作者联系授权。 |
第四届省港杯足球赛1982年1月3日在香港、1982年1月12日在广州进行,最终香港获得冠军。
比赛日程
|
第一回合 1982年1月3日 | 香港 ![]() |
1 - 1 | ![]() |
城市: 英属香港,香港 |
双方准备及访问日程
1981年11月20日,香港足总主席卢志忠前往广州,与广东省体委洽商第四届省港杯足球赛的改制事宜。他希望更改主客场两回合的赛制,改为在粤港两地轮流主办。此外,鉴于香港代表队已经解散多时,又缺乏正职教练,距离比赛时间比较临近,他提议香港派出香港联队(即香港联赛精英队,队员包含联赛中的外援)应战,并且要求广东召回队中的国脚参加比赛。最终因为时间仓促,更改赛制并没有落实,留待下届比赛再商讨。而香港采用港联代替,已获广东省体委准许;至于广东召回国脚一事,广东省体委原则上同意,但需向中国足协请示,以其批复为准。
1981年12月1日晚上,香港足总执委会确定港联队由黄创山担任领队、张志威任副领队,樊金满为联络人,而教练和球员则由遴选小组选出。
1981年12月10日,香港足总主席卢志忠透露,由于广东计划在1982年1月13日出访非洲,希望将第二回合比赛提前一天到1982年1月12日,这个变动在当天的甲组球队座谈会上提出,已经得到香港各甲组球队答允。
1981年12月14日,广东宣布参加第四届省港杯足球赛的球员如下:
吴亚七、魏小乐(以上门将)、钟小健、何锦伦、池明华、叶细权、陈继铭、王惠良、曹阳、谢志雄、吴育华、黄德保、黄军伟、陈玉良、李朝阳、卢胜、刘全、陈熙荣。
1981年12月15日下午,香港足总召开遴选委员会会议,决定港联队的人选如下:
教练:陈辉洪;
门将:仇志强(流浪)、嘉纳(精工)、盛伟联(南华);
后卫:陈世九(愉园)、梁帅荣(愉园)、蔡育瑜(南华)、韦柏(精工)、梁振权(嘉山)、池一坡(南华);
中场:迪庄(精工)、胡国雄(精工)、哥伦布(精工)、黎永昌(东方)、舒力拿(宝路华)、徐国安(东方);
前锋:沙尼(东方)、烈治(宝路华)、史唐(精工)、华西恩(精工)。
1981年12月23日上午,港联队在嘉山球场进行了首次集训。除队长胡国雄和门将仇志强外,其余球员均到场,由教练陈辉洪带队操练。
1981年12月29日,广东省体委通知香港足总,将于1982年1月2日前往香港比赛,其中国脚陈熙荣要备战与新西兰的第十二届世界杯亚大区预选赛附加赛,无法参加首回合的比赛(但实际上也并未参加次回合的比赛)。
1982年1月2日上午11时26分,广东队一行26人乘坐直通火车离开广州,前往香港。
当天下午16时30分,广东队在珠城酒楼举行记者招待会,介绍球队有关情况。
当晚20时,香港足总在珠城酒楼举行埠际宴,欢迎广东队。香港足总会长霍英东、副会长钟逸杰,主席卢志忠及各执委,市政局主席张有兴等出席了宴会。
1982年1月3日下午,省港双方进行了首回合的比赛。
1982年1月11日上午11时30分,港联队在红磡车站集合,乘坐中午1时的直通火车前往广州,随后下榻东方宾馆。由于在1982年1月10日精工对阵小保加(即博卡青年,Boca Juniors)的比赛中,多名港联队主力受伤,在次回合赴穗的阵容中增补了黎新祥。
当晚,广东省体委在东方宾馆设宴招待港联队。广东省副省长杨康华,广东省体文教办主任李超,广东省体委主任陈远高、副主任陈鉴泉和陈镜开等出席了宴会。会上,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广东省分会主席杨国锋和香港足总会长霍英东分别致辞,勉励双方运动员奉献一场精彩的比赛。
1982年1月12日晚上,省港双方进行了次回合的比赛。赛后,广东省副省长杨康华将奖杯颁发给港联队队长胡国雄。赢得奖杯后,香港足总向每位球员提供一千港元奖金,而领队黄创山则再奖励全队五万港元奖金。
1982年1月13日上午,港联队乘坐第二班直通火车返回香港。
双方名单
冠军:香港
亚军:广东
|
|
|
参考文献
1.1981年11月4、21~22日,12月2、11、15~16、23、30日,1982年1月1、3~4、9、11~13日香港大公报
2.1981年12月15日广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