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板:20240608CHNU19

来自CFA足球大数据
Xud讨论 | 贡献2024年6月9日 (日) 12:48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FB级赛
2024年6月8日 中国U19 中华人民共和国 0 - 0 乌兹别克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U19 城市: 中国,渭南  
20:30 球场: 渭南市体育中心
入场人数: 6139
主裁判: 杜健鑫 中华人民共和国
边裁: 吴明峰 中华人民共和国、唐荣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四官员: 艾堃 中华人民共和国
 
9.杜月徵
于第46分钟被替换上场 46'**
18.黄山
于第46分钟被替换上场 46'*
11.王钰栋
于第35分钟被替换上场 35'
7.毛伟杰
于第86分钟被替换上场 86'
28.夏子豪
于第46分钟被替换上场 46'
8.陈泽仕
2.玉苏甫·阿木提 4.史松宸 队长图标.png 5.彭啸 3.徐俊驰
12.刘骐玮

替补:
6.曲格平、10.宁方泽于第86分钟被替换上场 86'、13.黄开俊于第35分钟被替换上场 35'于第71分钟被替换下场 71'
14.苏宇亮于第71分钟被替换上场 71'、16.胡家进于第46分钟被替换上场 46'、17.钟文、20.刘诚宇于第46分钟被替换上场 46'**、22.徐振耀、23.闫奕涵
25.黄铭于第46分钟被替换上场 46'*、26.吴永强、29.夏合扎提·吾加合买提

主教练:
Dejan "Svaba" Durdevic 塞尔维亚


赛况描述(From 体坛+):

6月8日,中国2005年龄段U19国青队在陕西渭南进行的四国赛第二轮比赛中,0比0言和乌兹别克斯坦国青队。尽管结果可以接受,但这场比赛其实更多地暴露出了国青队全方位的差距和不足。作为上届U20亚洲杯的冠军,乌兹别克斯坦队在比赛中所展现出的技战术素养、个人能力等,不仅让国青队自身,更让国内球迷可以清醒地认识到:这支中国国青队依然任重道远!

与首轮1比0取胜越南队一样,国青队本场比赛中还是派出了4231阵型的打法迎战乌兹别克斯坦队。由于乌兹别克斯坦队已经在首轮对阵韩国队时展现出了自己的踢球风格,让国青队上下对这个对手多少有一些认识,因此,国青队教练组在人员以及战术细节方面有所调整和部署。

首发11人中,主教练久尔杰维奇更换了5人,中锋由杜月徵取代刘诚宇;右侧边翼卫由毛伟杰换下了宁方泽;防守型中场位置上,夏子豪换下了胡家进;而在右后卫位置上,徐俊驰重新进入首发。这样的调整其实意图很清楚,久尔杰维奇还是想更多地考察球员。像中锋杜月徵在早些时候的U23亚洲杯上状态不错,但近期从葡萄牙回归后,完全没有了竞技状态,此番安排其首发,还是想看看其状态;而夏子豪在上轮替补出场后,本场比赛希望其在更高水准的对手面前看看其发挥和表现;毛伟杰则是第一次进入国青队,先前在中甲联赛中表现不错,教练组想看一下他来到国青队后,面对更高水准的对手会有何表现。至于徐俊驰重新进入首发,则是针对乌兹别克斯坦队在对阵韩国队比赛中边路进攻较有特点,作为过去几场比赛中的主力右后卫,徐俊驰出场就是希望加强右边的防守,不让对手轻易突破、传中。再加上上一场出战的门将姚浩洋已经返回俱乐部征战周末联赛,刘骐玮首次出战。

不过,不得不说的是,尽管国青队教练组的设想很好,部署方面也有一定的针对性,但是,乌兹别克斯坦队从比赛哨响开始后就全面实施高压,让国青队根本无法从后场向前传球。相比第一场比赛,乌兹别克斯坦队采用的是442结合4141的站位,最主要的变化就是两名防守型中场球员的站位,根据场上的形势不断地在调整、变化,最终压迫国青队。所以,国青队的中场球员很难拿球之后向前组织,更多地只能是选择回传;而两名中后卫或者是守门员很难找到向前的传球点,只能是起大脚直接向前。

整个上半时,乌兹别克斯坦队无论是攻防转换节奏、高压逼抢、传接球以及进攻套路与配合方面,都完全压制住了国青队,让国青队很少能够有机会带球进入到前场三分之一场区内。因此,整个上半时,国青队几乎就没有一次像样的进攻配合和射门,而乌兹别克斯坦队则是攻势不断。如果不是门将刘骐玮高接抵挡、表现不错,国青队的球门恐怕早就被攻破了。

一个必须要承认的现实是:尽管现在的国青队员很多已经在中甲、中乙等职业联赛中开始打上比赛,但是,由于国内联赛的强度、节奏本身与中超联赛存在较大差距,与洲际赛场上所要求的强度与节奏更是相去甚远,所以,面对乌兹别克斯坦队的这种高压踢法,国青队员在场上就只有招架之势,因为我们的球员日常根本就没有在这种高强度、快节奏下比赛的体验,需要相当长时间去适应。而且,这种高强度比赛对于球员的体能要求就更无需多言了。所以,在下半时后半段比赛中,国青队连续出现多名球员抽筋的情况,就是体能不支,这同样与比赛强度和节奏有关。

当然,换一个角度,作为正在组队、考察球员的教练组,这种情况恰恰是求之不得的,因为只有在这种高强度的比赛中,才能能够更加清楚地认清球员,知道哪些球员是可以胜任这种洲际大赛的、哪些球员又是不堪重用的。这对组队当然是利大于弊。更何况,这种四国赛本身就是练兵,结果如何本身并不是第一位的。

应该说,在上半时守住了0比0、确保球门不失之后,国青队在下半时的发挥要明显好于上半时。一方面,这与对手体能下降、无法再像上半时那样压迫国青队有关,另一方面,必须承认主教练久尔杰维奇的临场指挥和调整还是有功底的。

半场之后,国青队首先是更换了三名球员,用胡家进换下了夏子豪、刘诚宇换下了状态不佳的杜月徵、黄铭换下了攻击型中场黄山。尽管只是调整了三个人,但国青队的中场组织情况马上就发生了变化,能够有效地控制住球,不像上半时那样,中场因为无法有效地去接应、导致后场无法向前传球。中场控制住之后,整个国青队的场上局势也有了一定好转。尽管一段时间里,乌兹别克斯坦队依然还是采用高压、让国青队更多地被压缩在后场,但至少,国青队可以能够组织起反击来,而且还能够创造出几次射门机会,特别是整个进攻不再像上半时那样只能是后场大脚,而是能够通过两三人之间的配合组织起进攻或反击。

这其实就是教练临场调整的效果。另一方面,在经过了上半时45分钟的强对抗之后,国青队员们逐渐适应了这种节奏,所以打起来明显要比上半时更适应。就2005年龄段球员的基本功而言,较前几届还是要扎实不少,但之所以上半时呈现被动、挨打,且传接球失误频频的情况,不是基本功的问题,而是这些球员一路成长的过程中,基本就没有经历过类似的高强度、高对抗、高节奏的比赛,在习惯了“一慢二看三通过”的节奏后,突然面对对手如此快的节奏、如此高的强度与对抗,国青队员们失误频频属于再正常不过。

就教练组而言,因为先前对球员的基本情况正处于逐渐了解之中,尚不熟悉球员的具体特点,所以只能是通过这种高质量的热身赛来进一步观察、了解。一个必须要说的是,下半时所换上的3名球员,都是从集训一开始就跟队参加集训的球员,而且也都参加了先前在香河基地与缅甸队的热身赛,久尔杰维奇已经了解了这几名球员的情况和特点,像刘诚宇更是没有缺席今年以来国青队的三期集训。教练在了解球员的大背景下,根据场上的形势,作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和部署,也就很正常了。